游客开车碾压草原辱骂牧民,媒体:越野不该变成撒野
来源:罗筱晓/工人日报
眼下的游客越野内蒙古草原牧草丰盈牛羊壮,正是开车一年中最适宜旅游的季节。但显然并不是碾压所有游客都能赢得草原的欢迎。
媒体报道显示,草原8月13日,辱骂多名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旅游的牧民媒体游客将车停在陈巴尔虎旗公路边的草原上,牧民上前劝离,不该变成游客不但不听,撒野还多次用“这是游客越野你家草原啊”等言语辱骂牧民,甚至试图抢夺牧民手中拍摄视频的开车手机。
8月15日,碾压陈巴尔虎旗公安局对此事进行了通报——王某某某等人对自己的草原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在网络上公开向公众赔礼道歉。辱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牧民媒体对王某某某等3人处以行政罚款处罚,不该变成对越野车驾驶员王某某、赵某进行批评教育。
游客让草原“很受伤”,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2019年,为找到驾驶越野车碾压草原的外地游客,当时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县长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公开征集线索;2020年8月,一张姓游客驾车碾压呼伦贝尔草原,破坏草原面积2.93亩……
或许有人认为,草原最不缺的就是草,踩一踩、压一压不用大惊小怪。殊不知,在内蒙古每一株草都弥足珍贵。这些草场多为牧民个人承包,牧草遭到破坏就可能影响牛羊的草料供给,进而影响牧民当年的经济收入。保护还是践踏草原,关乎的不止一家一户的利益,还有当地乃至周边省份的生态环境。
因在社交媒体“死磕”碾压草原者而走红的原多伦县县长曾说:“几乎没有哪个多伦人没有参与过治沙止漠。”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多伦县早年基本寸草不生,植被恢复全靠20多年来人工植树植草。类似的情况,在内蒙古多地都存在。为了防风固沙,为了让下一代、再下一代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无数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和普通牧民为恢复土地活力、改良草种品质以及管理养护草原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许草场的价值比不上经数十上百年才形成的丹霞地貌、钙化景观,但与后两者一样,草原也是破坏起来简单、恢复起来很难。
在我国,破坏草原不仅是素质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根据草原法的规定:非抢险救灾和牧民搬迁的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或者从事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等活动未按照确认的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在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可以并处相应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据此,2019年的多伦和2020年呼伦贝尔的两起碾压草原事件,违法者都受到了罚款、恢复植被等处罚。
外出旅游,许多人会提前做好景点、美食攻略,但往往忽略了对当地风俗民情的了解。在不同的地方,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是有“规矩”的,事先知晓并在旅游途中随时注意,也是一门“必修课”。
近年来,文明旅游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共识,但依然有不少人不知深浅、放飞自我。自2016年《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截至去年7月,已有38人被纳入“国家级”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同时,北京、南京、西安等地均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管理办法,将破坏公共环境卫生、损毁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等情形纳入“个人旅游档案”,记录期内,相关人员将被限制进入规定的旅游景区及不予办理组团出境等服务。
去草原越野不该变成撒野,放松也不能演变为放纵。美景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破坏的,希望这一简单的道理能被更多人知悉并付诸行动。
(责任编辑:热点)
- ·车企加速切入电池自研赛道: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渐成主流
- ·国信证券“鑫享汇”私募沙龙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 ·贵州日报:茅台突破产能瓶颈后带来放量效应,会助推其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
- ·Snowflake盘前大跌7.45% 第四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 Q1指引不及预期
- ·经济日报:自信自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 ·投保315:2022年证券维权案件大盘点 这些公司诉讼时效仅剩一年
- ·法拉第未来盘前涨2% 将发2022年财报
- ·青海春天业绩真实性待解:前十大经销商关系混乱 亏损卖酒每年支付远超采购额的预付款
- ·罗永浩:多年没买房,成了妈妈的遗憾,买房对很多人来说是信仰
- ·百信国际:经修订呈请的聆讯延期至4月24日 继续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