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来源:首席合规观察
第一名竟然是榜一花钱买的?6月1日,新一线城市名单发布,新线成都连续6年稳居第一名。城市然而近日,榜单有网友晒出证据,引争议成指责排名方收取了成都高额赞助费才一直将成都排名第一。榜一事件引发热议,新线发布方也很快回应。城市
6月1日发布的榜单这份《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对全国337个地级市以上级别城市进行了划线排名。引争议成一线城市名单不变,榜一但是新线座次从“北上广深”变成了“上北广深”。新一线城市15个,城市分别为成都、榜单重庆、引争议成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
与上一年度榜单最大的变化是,东北唯一的新一线城市沈阳今年退出了,合肥替补进入。这一变动再次引发人们对东北未来的忧虑,叠加5月份哈尔滨刚刚退出千万人口城市榜单,失落的东北再次成为各方话题。而重新进入新一线行列的合肥则异常兴奋,合肥和安徽全省欢欣鼓舞。
但是自该榜单发布以来一直没有变化的就是,成都始终居于新一线城市榜首,引发各方猜测。有网友拿出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数据,认为成都不具备连续六年霸榜的实力。尤其是在城市枢纽性排名方面,成都得分100分,排名第一,向来以全国交通枢纽文明的武汉郑州却排名靠后。实际上,不管从水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客运量还是货运量,成都在全国很难进入前十,而该榜单上,成都居然是100分。
除了交通枢纽方面,成都在未来可塑性、生活方式多样性、商业资源聚集度等方面全是100分。网友认为,“充值痕迹明显”。
榜单发布方为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研究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6月3日,有网友爆料该榜单为“黑榜”,并贴出一张榜单发布方与成都方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书”。
协议第二条提到,发布方在新一线城市排名应当将成都列为首位,且在各项指标的得分项目里将成都尽可能排在第一位,尽可能打100分,且需要在发布期一周内联合至少三十家主流媒体进行转载报道。乙方成都方面向甲方第一财经支付5年合同服务金额270万元。合同期从2021年5月12日起至2026年5月11日止。该合作协议只有一页,有双方盖章。
该爆料迅速引发热议。6月3日,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申诉声明,对该合作协议的“漏洞”和真实性进行了逐一批驳,认为该合同没有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约定,没有约定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是一个明显的假合同,是有人故意P图,博取眼球。要求微博平台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对发布这一内容的账号进行封号,账号运营人向第一财经道歉。当日,爆料人微博被删除。
但该声明并未阻止该事件的发酵。紧接着,6月4日,第一财经又发布了一则声明回应此事,称该协议书为伪造,恶意中伤发布方的权威。并解释称,榜单结果依据城市商业资源分布与运行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通过科学算法得出,榜单结果是独立于商业利益之外的数据产品,不会与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就锁定榜单结果达成任何合作。
第一财经表示,对于恶意伪造不实内容及持续对外传播不实内容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责任。
6月4日晚,爆料方表示,已经收到第一财经的律师函。
其实,对于该榜单的质疑,今年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2019年,网络就有对该榜单的质疑,尤其是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还专门报道此事,认为“花钱买第一”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网友扒出第一财经与成都官方各方面的宣传合作。
除了第一财经,还有网友爆料,此前长期进行“城市引力榜”排名的南风窗也有内部价码,前十推荐费100万,每前进一位增加50万。
对于此事,成都方面尚未回应。不管网络爆料是真是假,这些年兴起的各种城市排名,都只是依据一些数据,按照一套固有算法进行分析得出的排名。引用数据是否科学权威,真实有效,算法是否科学合理,都在考验排行榜的权威。新消费时代,人们更相信自己的亲身体会,而不是各种榜单。
且不说很多“野榜”是闭门造车,或者直接收钱办事,对于大量的城市排名,我们大可不必太在意在榜单中的座次,靠营销炒作霸榜制造的假象,最终总会被戳破。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