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发布自查自纠工作报告,经济日报:难能可贵的自揭“家丑”
经济日报
“八角调料过期”“土豆片过期”“煮饭器械不清洁”……最近,家丑一家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发布的知名自查自纠自查自纠工作报告,公示了各地近20个门店出现的快餐可贵问题,在网上收获一片点赞。连锁
难能可贵的企业是,这种自揭“家丑”的发布做法并非偶然为之。据报道,工作从去年5月份开始,报告这家企业已经连续18个月发布自查自纠报告,经济揭直接点名涉事门店及出现的日报问题,提出整改和处罚措施,家丑还抽奖邀请网友一起监督企业门店的知名自查自纠经营行为。
食品安全是快餐可贵餐饮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连锁为了守护公众“舌尖上的企业安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建立了覆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食用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极大地提升了餐饮行业整体安全水平,维护了健康的市场消费环境。
尽管食安制度建设日益完善,但餐饮企业篡改食材保质期标签、操作台存放垃圾、后厨环境不卫生、餐具消毒不规范等问题仍不时出现。“土坑酸菜”“木薯粉条”等案例折射出餐饮行业在门店、供应链以及卫生管理等方面还面临不少“痛点”。如何从管理机制上弥补漏洞,保证质量不翻车、口碑不下滑,值得深思。
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市场监管和企业自律双重约束。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餐饮企业应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找借口为自身开脱,或者埋头做“鸵鸟”,想方设法“捂盖子”。毕竟,纸包不住火,回避问题、逃避责任的做法,往往会酿成更大的信任危机。
企业自查自纠,定期自揭“家丑”的做法,体现了主动发现问题、排查隐患、真诚改进的态度,值得肯定。刀刃向内,势必会使企业短期利益受损,但从长远看,完善内部监管模式、把食品安全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更好的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餐饮业受到较大冲击。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的生活逐步恢复往日的烟火气。在餐饮业复苏的关键时刻,企业要常怀敬畏之心,更加关注原材料安全是否可控、餐饮环境是否卫生、从业人员资质是否健全这些基本问题,在加强自我监督的同时,从管理机制上弥补漏洞,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和红线。
(责任编辑:焦点)
- ·央行、银保监会: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 ·贾跃亭:法拉第未来FF 91 Futurist距交付仅剩一步之遥
- ·“第二支箭”持续落地:碧桂园拟发行10亿元中票,中债增全额担保
- ·接续专项债稳经济大盘 7399亿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
- ·人民银行发布第三季度执行报告,明确下阶段政策思路 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兼顾平衡
- ·丈夫吸烟近50年夫妻同患肺癌,妻子:没想到我先得病
- ·重磅!时隔四年涉房企业再融资重启
- ·广州市卫健委:各区正在进一步优化5方面防控措
- ·乌龙!科恒股份误将21年半年报传成22年,董秘还提前“窗口期”减持
- ·广州全面落实“快封快解、应解尽解”,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