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地铁手机外放被开“罚单”,为何引发共鸣!

地铁手机外放被开“罚单”,为何引发共鸣

时间:2025-07-09 18:32:00 来源:残编断简网 作者:热点 阅读:227次

“手机外放”的罚单困扰,由来已久。地铁

近日,手机南京地铁上一女子玩手机时将声音外放,外放为何恰巧被巡逻的被开地铁工作人员看到,于是共鸣给该女子开了一张“罚单”。据悉,罚单这列地铁上早有提示不能手机外放。地铁对此,手机南京地保办回应称,外放为何女乘客收到的被开是“告知单”,而不是共鸣“罚单”。

这则新闻引来网友共鸣:“希望全国推广”“公交车上也不能外放”——规范的罚单场景不能限于一市一地或者一种公共场所;“建议对打电话太大声也管管”——规范的行为显然也不限于“外放”一种,与手机相关的地铁“不文明行为”还有不少。

显然,手机在国内智能手机发展了大约10年后,人们对手机的文明使用尚未建立起一套规范。这种社会面共识的缺乏成为困扰、争议甚至争吵的来源。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3.9部/百人,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3.76亿,另有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拥有超过9.5亿智能手机用户。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规范使用也相当迫切。

地铁里随时随处都有大量低头族。新民晚报周馨 摄

这似乎是一个新问题。但让我们稍微回想一下自己长期接受的道德教育,“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一道德准则似乎已经根深蒂固地刻进我们的脑子里,那为何没有形成“不要在公共场所外放手机”的共识呢?

当手机被当作我们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它获得办公的敏捷、社交的快感和生活的便利时,更为多样复杂的动机,和对私人物品支配的权利,可能使得人们潜意识里那根“不要大声喧哗”的道德之弦松了,在道德基本面参差不齐的基础上,一些人或许认为,新的场景,需要新的规范;没有明确禁止的,就是可行的。这也意味着对道德规范的巩固,需要根据现实生活进行重申、引导和强调,从而保持道德的水准和方向。

南京地铁开出的“告知单”,是这样一种实践。它虽然不是一张“罚单”,但通过明确“对与错”的界限,起到警示作用,彰显了社会对人们文明使用手机的期望。还有一些城市将手机礼仪纳入到城市文明礼仪建设的一部分,发布“手机使用手册”,或在公共场所张贴“禁止外放”的提示,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获知社会面共识。另外,在影视作品中设计相关情节和细节,也有助于人们逐渐树立起电子产品使用的文明感,和社会对这种文明的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看到,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已出台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管理办法,将手机外放列为地铁上的约束性行为,通过法律约束,帮助人们树立一种在社会系统中行动的秩序感。但这一方式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对于“谁来开罚单、罚单金额多少合适、什么场合下的外放要被处罚”等问题,都要进一步明晰,避免权责不清的情况出现。

文明可能带来“不文明”的副产品,但如果人们明白道德的内核,即休谟所说的,将同理心投射到同类身上,或许未来某时,电子产品文明使用的观念,也和“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一样深入人心了。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美国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56.8
  • 年亏82亿的威马,高管薪酬却有12亿
  • “复利3.5%”的诱惑:增额终身寿险的火热与隐忧
  • 国庆假期高速免费通行,杭州辖区预计日均流量110万辆,高速交警发布出行攻略
  • 经济日报:自信自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 法拉第未来再获1亿美元融资,贾跃亭及其合伙人重掌控制权
  • 泉果赵诣最新谈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机会:我们现在拿的是“狙击枪”,花很多时间去“瞄准”
  • 社保基金会发布《实业投资指引》:逐步提升实业投资占比
推荐内容
  • 美银证券:维持汇丰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65.89港元
  • 外媒:经合组织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 “清洁神器”洗地机,“割不动”年轻人?
  • 电影《独行月球》延长上映至10月29日,票房已破30亿
  • “脱欧”影响英国经济?苏纳克:坚持“脱欧”,不会效仿瑞士
  • 因缺少中文说明书,2872件海丝腾牌床具被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