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财政部谈留抵退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善现代增值税制度!

财政部谈留抵退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善现代增值税制度

时间:2025-07-07 04:57:49 来源:残编断简网 作者:探索 阅读:194次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吹风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3月23日,财政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部谈增值税留抵退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媒体提问: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增值税改革,留抵基本建立了现代增值税制度。退税请问,应对压力今年为什么要推出大规模的经济留抵退税?在留抵退税政策安排上,为什么将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下行现代

对此,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完善今年退税减税的增值重头戏就是留抵退税,将今年的税制留抵退税政策跟以往政策作一个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财政提前退付。以前对企业增值税有一些留抵退税,部谈但是留抵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转下期抵扣,就不是退税在前面退付,而是应对压力结转到后面缴税的时候抵扣。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改为了购进退税,不再等企业产生销售之后再去抵扣,就是购进设备的时候,购完了之后不等销售,税务部门就把前面购进的进项增值税就办退税了。这叫提前退付,也就是说时间上提前了。

二是存量退税。以前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是增量留抵,也就是说,在2019年4月以后企业新购进的设备或者说投资形成的增值税,纳入到留抵退税范围。今年不仅退付增量留抵税额,还要退还以前年度结存的进项增值税,就是若干年以来没有通过销项抵掉的进项增值税全部可以退还。所以,今年跟以前比不仅仅是退还增量,存量也要退。

三是扩大范围。原来主要是在先进制造业企业实施全额增量留抵退税。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是扩大到所有的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等行业企业。退付的比例像小微企业以前只退60%,现在不再限制,是100%的退。

四是保障实施。原来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按照现行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来分担,中央承担50%,地方承担50%,因为增值税的分享办法就是分享50%,所以退税分担也是50%。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中央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支持,也就是说中央肯定还要承担中央的部分,地方承担的部分,中央通过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确保不因为地方财力的影响使退税政策打折扣。

对于为什么在当前出台的问题,许宏才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需要。当前我国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留抵退税作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将为市场主体提供约1.5万亿元的现金流,这个数字是不小的一个数字。退给企业之后,企业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或者增加科技投入,能够提升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有利于完善现代增值税制度。今年实施大规模的留抵退税,大幅消化存量留抵税额,大力改进增量留抵退税制度,是对此前增值税改革的深化和持续推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的举措,也是对增值税改革的一个推进和完善。期末留抵税额由结转下期抵扣转为当期退税,有利于缩短抵扣周期,减少企业成本,引导企业按市场情况合理决策,更加符合现代增值税税制要求。当下出台的这项政策既能够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惠企助企,又能够推进税收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当说,具有一举多得的政策效应。

谈及留抵退税将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的问题,许宏才表示,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当下最困难的群体。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基础,需要重点支持和扶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也是近年来实施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的领域。今年继续将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就是直接给这些企业增加现金流,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他们发展的底气、勇气和信心。

此外,许宏才还特别补充说明道:“除了留抵退税之外,今年还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其他减税降费政策,就是刚才说的2.5万亿元当中,1.5万亿元是留抵退税,还有1万亿是其他的减税降费措施,这些也是对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给予支持,会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这些政策与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形成合力,减税、免税、缓税、退税等政策叠加发力、打组合拳,将对稳定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和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股票私募仓位近期小幅下降,百亿股票私募仓位下降0.28%
  • 穿越价值投资迷雾,张磊如何成为张磊?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北约峰会
  • 维基揭秘网创始人阿桑奇将与伴侣举行监狱婚礼
  • 北京:24日起进入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内核酸证明
  • 老板疑似“普京好友”?现代汽车停止对切尔西俱乐部赞助
  • 联合国大会通过乌克兰提交人道问题决议
  • vivo平板图片曝光:窄边框设计+蓝色机身 摄像头吸睛
推荐内容
  • 当考古遇上人工智能
  • 急寻“黑匣子”,为什么找到它很关键?
  • 印度出口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
  • 欧盟理事会通过“战略指南针”行动计划,将建立5000人快速反应部队
  • 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 大批关键技术攻关者走上科创板舞台
  • 证券时报头版:设置资本“红绿灯”,助力平台企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