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半月豪掷近30亿!银行理财子掀起自购潮 产品破净率已有好转!

半月豪掷近30亿!银行理财子掀起自购潮 产品破净率已有好转

时间:2025-07-07 17:27:15 来源:残编断简网 作者:百科 阅读:575次

原标题:半月豪掷近30亿!半月银行理财子掀起“自购潮” 产品“破净率”已有好转

银行理财子公司掀起了一场“自购潮”。豪掷好转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亿净率目前已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共“豪掷”了28.5亿元自购旗下理财产品。银行已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透露,理财除上述5家理财子公司外,掀起还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亦有自购动作,自购但至今并未对外披露具体金额。潮产

自3月23日光大理财打响“自购第一枪”至今不足半月,品破银行理财子公司破净产品的半月占比已有下降。有业内人士表示,豪掷好转机构自购旗下理财产品,近亿净率主要是银行已通过与投资者风险共担来稳定投资者信心,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理财避免非理性离场。掀起而如果银行理财“破净”情况持续好转,一些机构或将不会继续加码自购产品的规模。

理财子公司掀起“自购潮”

清明节假期前夕,招银理财及兴银理财加入了自购队伍。

兴银理财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将以自有资金约10亿元投资于该公司管理的多个系列理财产品。这刷新了单一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旗下产品的最高金额。

招银理财则选择“公司自购+骨干员工增持”的方式为自家产品增信。招银理财公告称,公司将投入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公司旗下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3月25日,公司高级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自持公司理财产品的合计金额已超过其去年薪酬的合计金额。

不过,有业内人士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产品的规模或远不止28.5亿元。

“在市场波动时,为了让增强信心,理财机构自购旗下产品是十分正常的操作。”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些银行理财子公司此前就已有自购动作,但目前暂未对外进行披露具体金额。

相较于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自购规模相对较高。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6家基金公司共花费138.33亿元自购旗下产品,平均自购规模为2470.9万元。其中,自购规模最大的是南方基金,自购规模为2.1亿元。

银行理财破净状况已有所好转

自光大理财3月23日打响“银行理财自购第一枪”至今不足半月,银行理财破净的状况已有所好转。

财联社记者从中国理财网查询到,截至发稿,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净值在“1”以下的理财产品数量为1231只,约占存续产品的14.43%;较3月23日“破净”理财产品数量减少241只,占比下降2.87个百分点。其中,固收类产品有630只产品净值低于“1”,约占存续固收类产品的8.85%,较3月23日下降约3个百分点;混合类理财587只产品净值低于“1”,约占存续混合类产品的42.14%,下降约2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自购主要是为了防止投资者盲目离场,而让理财产品净值有所改善的主要原因,还是权益类及债券类市场的好转。” 业协会私人银行委员会常委李伟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前期市场风险已经有所释放,同时政策面暖意不断,预计短期市场不会有较大风险。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此次产品大规模“破净”之后,亦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的风险控制,因此银行理财“破净”状况出现了好转。

多家券商发布研报亦认为,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已向市场传递了政策端的积极信号。当前,市场目前正处底部区域,全年低点大概率已经出现。接下来,A股有望出现中期修复的趋势性行情,中期维度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银行理财子公司是资产管理机构,而非投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客户管理好资产,自购产品主要是为了维护市场及投资者的信心及自身品牌。”李伟庆预计,如果银行理财“破净”情况持续好转,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或不会继续加码自购动作。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旗下理财产品,金融监管部门亦有规模限制。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投资于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超过其自有资金的20%,不得超过单只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不得投资于分级理财产品的劣后级份额。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北京新增913例,社会面148例!倡导非必要不离京
  • 亿滋入局 零食巨头角逐能量棒
  • 贾康:更好发挥地方专项债功效
  • 人民日报:别让虚假口碑误导消费
  • 新城控股20亿元中期票据获反馈,拟建设项目、偿还美元债等
  • 元宇宙大震荡:高管离职,团队解散,拆东墙补西墙
  • 兴业基金董事长官恒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 奋力开拓新发展格局
  • 恒大预期将于7月底前公布初步重组方案,项目处置速度明显加快
推荐内容
  • 陶瓷机身设计!第二代骁龙8旗舰一加11来了
  • 400亿进军新能源,正邦科技的“新故事”还是“假噱头”?
  • 海南椰岛一季度靠赊账带动增长 “贴牌”模式能挽救海南椰岛吗?
  • 卖“事故车”未告知,特斯拉被判赔10万元!
  • 两部门: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
  • 今年618| 为什么品牌公司打折力度小了?